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多、形式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1) 图章;(2) 图章印出的痕迹
出处
(1)图章。用作取信之物。《史记·孝武本纪》:“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后汉书·公孙述传》:“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备置公卿百官。”《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他﹞又惭次学到作画游戏,勾股占验,甚至镌印章。”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因为寄书要挂号,收信人须用印章的。”
(2)图章印出的痕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中悬画佛一轴……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
从拍卖市场来看,铜印中的官印受市场追捧,像“统军千户之印”,印背一侧刻“统军千户之印”,另一侧刻“中书礼部造,太平二年月日”,系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所铸。另外一枚魏晋时期的奉车都尉鎏金青铜玺印,估价5万至8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9.04万元。奉车都尉是一种官名,自汉武帝设立之后,到宋代废弃,这枚铜印无疑是当时历史的一段记载。
相比官印,肖形印也是铜印中的主要品种。在2007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一枚估价仅为2000至4000元的战国肖形青铜印,成交价达到了4万余元。这枚铜印的印面为龙形图案,虎钮,造型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不可多得。肖形印,亦称画印、图印、封蜡印及生肖印,是印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文字印,但内容十分广泛。
铜印的印面,也可见到极少数的棱形和圆形铜印,印纽的形状变化较多,有瓦纽,兔纽,兽纽,柄纽,片纽等等。古代铜印从印文内容上又可分为官印,人名印,闲章,吉祥语,图案印,斋室印,
收藏印,在古代遗留下的书画作品或其他文史资料中,人们可以常常可以看到这类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