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修剪的主要目的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整形修剪:通过修剪来调整树形,使其更加美观和健康。修剪可以去除交叉枝、平行枝、内向枝、受病枝和衰老枝,保持树冠的通透性和美观度。
促进生长:通过短截和疏枝等方法,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分枝。短截是对一年生枝条进行剪短,促使其抽生新梢、增加分枝数目,保证树势健壮和正常结果。疏枝则是去除过密的枝条,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
控制树势:通过修剪可以平衡树势,防止树木过度生长或生长不平衡。对于生长过旺的树木,可以通过疏枝和短截来控制其生长速度。
提高抗风能力:科学规范的修剪可以大幅提高树木的抗风能力,保障公共。修剪应适时进行,排除隐患,保持均衡、通透的树冠,预防和减少台风危害。
不同类型树木的修剪方法和技术要点:
常绿阔叶乔木:宜在枝叶萌发前进行树冠缩剪,控制树冠体量;在萌芽、抽枝、展叶进入生长期后进行树冠疏剪,确保树冠通透。
落叶乔木和半落叶乔木:宜在冬季休眠期(落叶后到萌芽前)进行树冠疏剪和树冠缩剪。
常绿针叶乔木:宜在冬季休眠期进行修剪。
春季观花乔木:如黄花风铃木、宫粉紫荆等,宜在花后1-2周内(新叶萌发前)修剪。
夏秋季观花乔木:如大花紫薇、美丽异木棉等,宜在冬春时节(新叶萌发前)修剪,促进萌发侧枝。
大树近似生境原理是指光、气、热等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土壤酸碱度、养分状况、土壤类型、干湿度、透气性等)。如果把生长酸性土壤中的大树移植到碱性土壤,把生长在寒冷高山上的大树已入气候温和的平地,其生态环境差异大,影响移植的成活率。因此,移植地生境条件与原生长地生境条件近似。移植前,如果移植地与原生地太远,海拔差大,应对大树原植地的土壤气候条件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尽量使定植地满足原生地的生境条件一提高大树成活率。
在城市中锯树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 隐患:若树木因年久失修、病虫害侵袭或枯死变得不稳定,可能倒塌或掉落树枝,对行人和车辆构成威胁。为消除隐患,有时需进行锯除。
2. 规划要求:城市更新或建设新项目时,树木位置可能影响规划实施,如新建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此时,移植或砍伐树木成为必要措施。
3. 节约资源:树木的日常维护如修剪、养护需耗费人力物力。若树木已老化、死亡或不符合规划,砍伐可节约资源。
4. 道路拓宽:为缓解交通拥堵,政府可能拓宽道路,这需要移除部分树木,为道路拓宽提供空间。
5. 环保和卫生问题:某些树木可能释放有害气体或成为害虫滋生地,对环境和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在此情况下,锯树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在考虑锯树时,应评估树木的生态和景观价值。决策过程中,应权衡各种因素,并在必要时进行公众咨询,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