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表单:设计可追溯性模板
必填字段:
基本信息:样品编号、检测日期、人员签字;
过程信息:仪器型号、环境参数(如温湿度)、操作步骤记录;
结果信息:检测数据、计算公式、结论;
追溯信息:文件版本号、关联报告编号。
示例:《设备校准记录》需包含:
设备名称 / 编号;
校准机构 / 证书号;
校准项目 / 结果;
下次校准日期(自动计算:本次日期 + 校准周期)。
常见误区规避
重形式轻实质:避免文件仅为 “应付认证”,如《纠正措施程序》需明确 “根因分析方法”(如 5Why 法),而非仅记录整改动作。
层级混淆:质量手册不涉及具体操作步骤(如 “天平校准” 应在 SOP 中规定,而非手册)。
记录冗余:避免重复填写信息(如检测原始记录可自动生成编号,无需手动填写)。
通过以上步骤,实验室可构建 “自上而下可指导、自下而上可追溯” 的管理体系文件,为 17025 认证奠定基础。建议在文件试运行期间(至少 3 个月),通过内部审核和模拟评审验证文件的有效性,及时修订漏洞。
CMA,“中国计量认证” ,英文“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的缩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因此,所有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及其它各类实验室必须取得中国计量认证,即CMA认证。只有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才能够从事检测检验工作,并允许其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标记。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找检测机构一定要找具有CMA资质的机构,否则,检测结果没有法律效力。
实验室CMA认证的办理流程 步:建立体系:检验检测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第二步: 提交申请:检验检测实验室按要求提交实验室CMA资质认定申请书以及相关资料。 第三步:受理决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实验室CMA认证申请资料,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第四步:文件评审:评审组审查申请资料,确定是否安排现场评审。 第五步:现场评审:对提交实验室CMA认证的机构进行现场评审。 第六步:整改验收:需要时,不符合项的整改验收。 第七步:批准发证:评定,批准,颁发认定证书。 第八步:后续工作:获得实验室CMA认证后的监督和复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