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个文章叫《理发工人的创新——土法造胱氨酸》,里面详细描述了如何从头发里提取氨基酸,连加热设备的设计图都附上了。李玉祥写这篇文章,纯粹是想分享知识,让大家也能自己动手做。
说起来,胱氨酸并不是酱油的必需成分,真正能带来“鲜味”的是那个过程中产生的液体。那些不法商家就看准了这一点,用氨基酸、色素和盐简单混合,就能做出跟真酱油差不多的“假冒货”。
于是,环保人们开始琢磨,怎么让头发变废为宝。比如,它们能当个超级吸油纸,头发里的角质蛋白就像海绵一样,特别能吸油,就像油和油能亲密度up up一样,能把油从水里捞出来。
而且,头发这小东西,外表不起眼,内在可是大有玄机。澳大利亚的研究员发现,1克头发能吸住足足0.84克的原油,比市面上的洗油神器还厉害。这下子,头发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有个叫“事关信任”的非盈利组织在美国旧金山,就一直在鼓励发廊捐头发,他们想利用头发的这个特性,让它发挥更大的环保作用。
你知道吗,那些平时被我们遗忘的头发其实能大有作为!人们开始把掉下来的头发收集起来,用高科技手法把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变成宝贝——他们把头发制成超酷的方形垫子,专门用来吸走水面的油污,像英雄一样守护我们的环境。早在2007年的“中远釜山”漏油和2010年墨西哥湾的大灾难里,这些头发垫子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威力。
在国内,头发回收的风潮也越来越火,很多机构正努力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头发变成有用的资源。他们不仅推动了循环经济,还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真是一举两得。
这些新鲜事你可能还没听说过,比如《国家地理》说的,头发也能化废为宝;《搜狐新闻》报道过头发回收的奇妙过程,甚至有人用头发做酱油,听起来有点恶心,但确实有效;广东中收环保也明确表示,头发这种废弃物,其实也是他们关注的回收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