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保护焊(以 MIG/MAG 焊为例)
核心原理
通过连续送进的焊丝作为电极,电弧熔化焊丝与母材,同时喷出惰性气体(MIG 用 Ar)或活性混合气体(MAG 用 Ar+CO₂)隔绝空气,保护熔池。
技术特点
优势:设备成本低、操作灵活、对装配间隙容忍度高(可达 0.3mm),适合中厚板(1-10mm)及大面积焊接。
局限:热输入较大,变形相对明显;焊缝成形精度较低,后续可能需要打磨。
典型应用
汽车车身框架、钢结构件、管道焊接等批量生产场景,尤其适合低碳钢、低合金钢、铝合金等材料。
焊枪与送丝系统
定期清理焊枪喷嘴内的飞溅物(每天工作后用专用工具或压缩空气吹扫),避免堵塞导致保护气体流量不足,形成气孔。
检查导电嘴磨损情况(每焊接 50-100 米焊丝更换一次),磨损过大会导致电弧不稳定、焊丝偏摆,影响焊缝成形。
送丝轮需每周拆解清理,去除焊丝氧化皮或油污堆积,确保送丝顺畅(尤其铝焊丝易粘连,需使用专用非金属送丝轮)。
送丝导管需每月检查是否弯曲或内壁磨损,弯曲会导致送丝阻力增大,需及时校直或更换。
气体系统
每日检查气瓶压力(低于 0.5MPa 时及时更换),减压阀需定期校准(每 6 个月一次),确保气体流量稳定(如 MIG 焊通常需 15-25L/min)。
气管需避免挤压、弯折,每周检查连接处是否漏气(用肥皂水涂抹接口,无气泡为正常),漏气会导致保护不足,增加焊缝缺陷。
气体保护焊激光焊加工核心原则
电源和控制系统维护的核心是 “防过热、防氧化、防松动”,日常操作中若发现电弧不稳、参数跳变、异响或异味,应立即停机检查,避免小故障扩大为设备大修。建议建立维护台账,记录清洁、校准、更换部件的时间及状态,确保追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