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放:设有多个投放口,分别对应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不同类型,每个投放口都配有明显的标识,引导用户正确分类投放。
各类垃圾的终端处理方式
可回收物:运至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一步分拣后加工再利用,比如废纸打成纸浆、塑料粉碎重塑、金属熔化重铸。
有害垃圾:送到专业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通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焚烧、化学处理、填埋)消除污染,避免有毒物质扩散。
厨余垃圾:主要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可发电或作燃料),或经好氧堆肥转化为有机肥料,部分符合标准的还可用于饲料加工。
其他垃圾:送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焚烧后的炉渣可加工成建筑材料,无法焚烧的残渣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建设阶段:配置,避免过度投入
按场景选类型:老旧小区、小型社区优先选基础款亭体,仅保留分类投放、遮雨功能,无需盲目追求智能配置。
批量采购降本:多个小区或区域联合采购亭体、垃圾桶等设备,利用批量订单争取供应商 10%-20% 的折扣。
简化结构与材质:亭体可选钢结构 + 防腐涂层(比不锈钢便宜 30%),垃圾桶优先选加厚塑料款(使用寿命 3-5 年,成本仅为金属款的一半)。
共享基建资源:智能款尽量接入小区现有水电管网,避免单独开挖布线;场地硬化可复用小区闲置空地,减少新场地改造费用。
运维阶段:优化流程,减少重复消耗
合并运维频次:保洁人员同步负责垃圾分类亭清洁、二次分拣与小区日常保洁,避免单独专人值守,每月可省 300-500 元。
耗材按需采购:根据垃圾产生量定量购买垃圾袋、用品,避免囤货浪费;破损垃圾桶可局部修补(如更换桶盖、内胆),无需整体更换。
智能设备精简维护:仅保留核心智能模块(如扫码开箱),关闭非必要功能(如视频监控可复用小区公共监控);与设备供应商签订年度维保协议,费用比单次维修低 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