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公共场合少儿礼仪:适应社会的基本准则

任女士    2025-10-22 07:58:10    26次浏览

培养孩子在公共空间的规则意识,做到不影响他人、尊重公共环境。

公共场所行为规范

保持安静:在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需要安静的场所,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

遵守秩序:排队购票、候车、上下楼梯时,自觉排队,不插队、不拥挤。

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如不刻画桌椅、不践踏草坪),节约用水用电。

特殊场景礼仪

做客礼仪:拜访他人时提前预约,准时到达;进门后主动问好,听从主人安排就座;不随意翻动主人家的物品,离开时说 “谢谢招待”。

待客礼仪:家里来客人时,主动迎接,帮忙递茶、拿水果;与客人礼貌交流,不随意打扰大人谈话。

四、少儿礼仪的培养原则与方法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任老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比如家长主动向他人问好、遵守公共秩序,孩子会自然模仿。

情景化教学:通过模拟场景(如 “模拟做客”“超市购物”)让孩子实践礼仪,或通过绘本、动画(如《小熊过桥》《礼貌的小松鼠》)等生动形式,让孩子理解礼仪的意义。

及时鼓励与引导:孩子表现出良好礼仪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如 “你今天主动分享玩具,做得非常棒”);出现不当行为时,耐心纠正,不指责、不打骂,说明行为的不当之处及正确做法。

循序渐进,贴合年龄: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目标,幼儿阶段侧重基础问候、餐桌习惯;小学阶段可增加社交沟通、公共礼仪的深度,避免超出孩子的理解范围。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891990029